“在抗战进入更加困难的今天,记者担负着更加光荣的任务,他站在宣传战的最前线,不仅是一个宣传家、鼓动家与社会教育家,还应是一个组织者、督促者与指导者。”[1] 1941年,李竹如在纪念“九一”记者节的一篇文章《光荣的历史与光荣的任务》中这样写道。
图1:李竹如
李竹如,原名贻萼,1905年出生于山东省利津县城区庄科村。初中时,王烬美、邓恩铭等共产主义者在山东各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李竹如开始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因此,每年放假回家后,他就向村里的青年学生讲天下大事,讲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前途,传播反帝、反封建、反对旧礼教的新思想。有一年春节,他在门上贴了“马列传天下,世界要大同”的对联[3],让马克思列宁主义第一次来到了庄科这个偏僻的小山村。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李竹如在济南正谊中学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和一些进步青年集资创办了名为《竞进》的周报,从此开始了作为一个革命宣传家的生涯。1928年“五三”惨案后,他一度回到家乡利津,团结进步青年,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活动,宣传抗日救国的理念。
图2:1927年12月李竹如(前排中)等在济南正谊中学毕业时留影[4]
不久,李竹如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法学院政治系读书。在此期间,他发愤求知,过着清贫的生活,也更加理解和关注劳苦大众。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李竹如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中。他组织南京地区的学生汇同北平、上海等地学生捣毁了污蔑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央日报》馆。对此,国民党当局大为震惊,勒令中央大学提前放假。翌年,在他返回山东过春节期间,国民党破坏了南京的地下党组织,残酷地镇压了群众的爱国活动。在这样的情势下,李竹如无法在南京继续读书,便先后到济南第一乡村师范和平原县第五乡村师范任教,继续开展抗日救亡宣传。
图3:李竹如(右)和马霄鹏(左)合影图[7]
在他们的教育下,该校一大批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有的在读书时就加入了共产党,有的在抗战开始后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几十年后,许多人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一些情景:他们在李竹如家中秘密集会,在城西南角的松林里、城西门外的土岭上过组织生活,李竹如给大家讲当前的任务和中国革命[8]……
在积极从事发动和组织群众工作的同时,从1935年开始,李竹如主办了《新亚日报》、《文化报》等,在当时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他不断变换笔名,在报上揭露和抨击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与“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为人民呐喊。
图4:李竹如创办的部分报纸[9]
《新亚日报》是李竹如在平原县第五乡师范工作期间创办的,他任副社长,负责发行工作。报纸创办时,他在《新亚日报》筹备处的大墙上贴了四个大字:“大众喉舌”。但在当时的情境下,他有时不得不用迂回的方式为人民说话。
如针对国民党报刊的欺骗宣传,他在一篇题为《怎样读杂志》的连载文章中提醒读者:“我们读杂志时要不受它的迷惑,必须持着批判分析的态度,……只要常常忘不了事实,拿事实和报纸上说的相印证,一切的欺骗便不攻自破了。”[10]
有时,李竹如也在报上进行较为公开的宣传。1935年美国和日本政府就第三国际问题向苏联提出抗议后,《新亚日报》刊载《第三国际与苏联》一文,以回击帝国主义对苏联的攻击[11]。虽处境艰难,他却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的办报原则,为人民执笔,为群众发声。因此,《新亚日报》在读者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李竹如和报社社长杨沛如(国民党)的思想分歧也越来越大。在杨沛如的排挤下,他不得不离开报社,前往上海。
图5:《文化报》[13]
李竹如也撰写了许多国内外时事评论,以联合一切可以抗战的人民,发动整个民族抗战的伟力。
如他撰写的《目前的世界新形势》一文指出:“在意、德称霸之后,最先受害的未必是苏联,……法西斯魁首的真意,是在削弱了苏联的势力以后,先用各小国(或者英法的一部分)土地财产,把他们自己养肥,然后再与苏俄作决定的战斗。”[14]二战爆发后的情景,印证了李竹如当年的预见。
无论在何时何地,李竹如始终不会忘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以坚定的立场扩大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宣传战线,坚定人民的抗战决心。
图6:李竹如于1937年8月出版的著作《新闻知识与现代生活》[15]
图7:《中国人报》1938年12月5日头版[17]
在战争环境下,报纸的纸张、印刷、发行面临重重困境,但是李竹如仍然要求报纸办得生动活泼、语言通俗,要把话说到人民大众的心里去。在大片国土沦陷的岁月里,《中国人报》成为抗日根据地一面斗争的旗帜,是中国人在强虏面前不低头、不弯腰的象征。
1939年1月,《中国人报》与《新华日报》合并,出版《新华日报》(华北版),李竹如任副总编辑。在完成日常报刊出版发行工作的同时,李竹如还创建了记者训练班,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新闻工作者,他们在战火中成长起来,为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
1939年5月,中央决定组建八路军第一纵队,统一指挥在山东和苏北的八路军各部队,李竹如被北方局选调去山东。回到故乡后,他仍然非常重视报纸工作,在担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的宣传部长期间,还兼任《大众日报》社长和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
图8:《大众日报》
处在游击战争环境中,李竹如十分重视报纸的发行任务。他认为,一张报纸胜过一发炮弹,因此发行是严肃的政治任务,越快越好。但是《大众日报》面向的是流动性极大的部队和广大农村,发行渠道不畅。当时延安《解放日报》发行到山东,要费时8个月。《大众日报》在山东出版,却要1个月后才能发到临沭县小学。李竹如经常为此感到焦心,想方设法改进报纸的发行和传递,甚至连邮递员需要增发雨衣和过河穿的水裤他都会考虑到[20]。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报社终于使报纸能比较及时地送到群众手中。
图10:1940年夏李竹如(左)在鲁中抗日根据地[22]
图11:《人权保障条例》的部分内容[24]
图12:李竹如烈士之墓[26]
李竹如牺牲的消息,给山东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悲痛。1943年5月3日,山东《大众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山东分局书记朱瑞的《纪念李竹如同志,开展山东民主文化工作》的悼文[27]。
图13:徐向前元帅给李竹如烈士的题词[29]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李竹如心系家国,以笔为枪,用一份份报纸展示出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诚。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新闻学子要用心体悟新闻烈士们的伟大精神,继承红色血脉,让红色新闻基因永不褪色、赓续永传!
[1] 呐喊与战斗的一生——记大众日报社管委会主任李竹如同志[J].青年记者,2005(07):33-35.
[2] 李竹如:为革命战斗呐喊[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21(06):62-63.
[3] 于岸青.中国新闻史上最著名的烈士[N].大众日报,2012-11-06,第39期.
[4] 于岸青.中国新闻史上最著名的烈士[N].大众日报,2012-11-06,第39期.
[5] 何立波.创办五家报刊的一代“红色报人”李竹如[J].钟山风雨,2017(03):28-31.
[6] 党史之窗|李竹如:为革命呐喊战斗一生[EB/OL].德州24小时.2018-11-16.
[7] 大略网【百年风华】为革命呐喊战斗的一生——李竹如[EB/OL].奏嘛新闻.2021-05-30.
[8] 东津群英——呐喊战斗的李竹如[EB/OL].天下黄河东津渡.2021-02-21.
[9] 大略网【百年风华】为革命呐喊战斗的一生——李竹如[EB/OL].奏嘛新闻.2021-05-30.
[10] 何立波.创办五家报刊的一代“红色报人”李竹如[J].钟山风雨,2017(03):28-31.
[11] 何立波.创办五家报刊的一代“红色报人”李竹如[J].钟山风雨,2017(03):28-31.
[12] 何立波.创办五家报刊的一代“红色报人”李竹如[J].钟山风雨,2017(03):28-31.
[13] 利津党史故事:中共新闻事业奠基人李竹如[EB/OL].利津发布.2021-03-09.
[14] 李维民.李竹如与白色恐怖下的《文化报》[J].炎黄春秋,2000(06):32-35.
[15] 利津党史故事:中共新闻事业奠基人李竹如[EB/OL].利津发布.2021-03-09.
[16] 何立波.创办五家报刊的一代“红色报人”李竹如[J].钟山风雨,2017(03):28-31.
[17] 中共晋冀豫区委创办的《中国人报》[EB/OL].挂云帆.2021-05-19.
[18] 何立波.创办五家报刊的一代“红色报人”李竹如[J].钟山风雨,2017(03):28-31.
[19] 大略网【百年风华】为革命呐喊战斗的一生——李竹如[EB/OL].奏嘛新闻.2021-05-30.
[20] 呐喊与战斗的一生——记大众日报社管委会主任李竹如同志[J].青年记者,2005(07):33-35.
[21] 何立波.创办五家报刊的一代“红色报人”李竹如[J].钟山风雨,2017(03):28-31.
[22] 铭记党史 缅怀先烈19丨李竹如:宣传新闻战线杰出的组织者和活动家[EB/OL].山东党史,2020-04-07.
[23] 【重温沂蒙党史】人权的革命表达——山东抗日根据地颁布《人权保障条例》[EB/OL].临沂宣传.2022-01-05.
[24] 大略网【百年风华】为革命呐喊战斗的一生——李竹如[EB/OL].奏嘛新闻.2021-05-30.
[25] 李燕,张吉山.利津文化丛书[M],2010年6月第一版,山东人民出版社.
[26] 大略网【百年风华】为革命呐喊战斗的一生——李竹如[EB/OL].奏嘛新闻.2021-05-30.
[27] 罗先哲.李竹如[EB/OL].中华英烈网,2013-12-31.
[28] 罗先哲.李竹如[EB/OL].中华英烈网,2013-12-31.
[29] 呐喊与战斗的一生——记大众日报社管委会主任李竹如同志[J].青年记者,2005(07):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