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欧宝网页版登录入口  |  设为欧宝网页版登录入口  |  加入收藏  |  中文版  |  English
当前位置: 欧宝网页版登录入口»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欧宝(中国)|钟星月:用理性的思考温暖世界
时间:2023-04-09 阅读次数:

(图1:钟星月)

钟星月,2022年毕业于长安大学新闻学专业,现任红网理论评论中心红辣椒评论编辑。获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入围奖、“青椒计划”7月优胜作者。代表作品有:《坍塌的不是明星形象,而是你的童话城堡》《“救命文档”背后,青年力量值得全社会点赞》等。

01

问:在您参与编辑的我院学生作品中,有哪些文章的观点和风格让您印象深刻呢?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让您采用并推送呢?能简要点评一下吗?

答:

《狂飙》的两篇同题文章,张炯裕同学写作于电视剧大结局当天,这个时间点的选取是非常巧妙的,展现了他准确判断热点的能力。公众号发布后,果然也引起了评论区的大范围讨论;张家铮同学对电视剧本身的分析非常透彻,想必是提前做了很多功课,才能写得细致入神。这也启示同学们在写评论之前,一定要对所写的对象足够了解,泛泛而谈必然抓不住读者。其标题《一路“狂飙”的收视率,折射出国产警匪剧的更多可能》,就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狂飙》在当时的热度高居不下,本就是自带流量的大IP,而作者在标题中一语双关,不仅点名了要评论的对象,还通过“一路‘狂飙’的收视率”这样一种形容,形象地展现出该剧受欢迎的程度,用最简单的语言传达出多重内涵。

王昕越同学在选题和写作上都很有自己的风格。据我对她投稿作品的观察,都是偏软性、文艺类题材的新闻较多。她的文风有一种温柔治愈的力量,以及将人缓缓带入的故事感,个人风格非常明显,这让她在与别的同学的竞争中有了个性化的特色。同样的,王月同学也选择了文艺类题材创造,其关于明星和表演艺术家的讨论,用丰富的影视作品作为案例支撑,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代姝凝同学作为女孩,关于女性话题的讨论非常动情。王雅瑄同学关注到的人才内卷问题,也是和大学生息息相关的话题。从自己的生命体验里寻找共鸣,真正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张西紫同学文章整体及每一段的长度都具备阅读的美感,所表达的内容也很精炼,是一篇非常工整的优秀的学生评论。

韩羽儿同学非常突出的一点,在于用漫画讲故事的能力,这让我联想到新闻评论的叙事风格。其实评论并不是生硬地讲道理,如果能用更叙事化的语言来表达,将观点和想法包含在事实的背后,或许更能使人信服。她的作品是长漫画,就巧妙地融入了叙事元素,在引人入胜的故事背后引出她要表达的观点,我很佩服她驾驭文字和漫画并融为一体的能力。

整体来看,同学们的来稿已经算是上乘的学生习作,本科期间就能达到这样的水平,相信多加练习,大家一定会有新的突破。山西大学新闻学院每一位投稿的同学在写作中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他们的长处来武装自己,成为一名新闻评论的“六边形战士”。

02

问:我院学生的评论作品以文评居多,漫评也有突出表现,为鼓励他们更多地尝试视评、漫评等创新形式,结合红辣椒评论平台上优秀的漫评和视评作品,您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吗?

答:

文评作为一种可操作性最强的新闻评论形式,的确是大部分同学的首选。在漫评赛道,山西大学也出现了韩羽儿同学这样优秀的作者。漫评作为第八届“评论之星”新开辟的赛道,优势就在于可以吸引很多擅长绘画的同学,以他们喜爱的方式进行表达,增强了比赛的趣味性。漫评的核心在“评”,漫画只是表达的手段,希望同学们可以融入巧思在如何用漫画表达观点上,而不是仅仅用漫画来画出新闻事件本身。

我认为,视评作品可以是同学们接下来尝试的一个方向。我建议同学们可以自由组成五人以内的固定小组,对于组内的拍摄、剪辑、文案、出镜等进行明确分工。当感兴趣的新闻出现时,可以快速集合团队的力量创作视评作品。

学生时期如果能和三两好友留下一些珍贵的影像,也会是一生的宝贵财富。况且,伴随着视频化逐渐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新闻学子掌握视频制作的技能,也能为自己未来求职增添竞争优势。红辣椒评论的学生视评作品集中在《青椒视评》板块,欢迎同学们之间相互交流学习。

03

问:能具体说说,除自身之外,我们还能借助哪些方面的力量不断提高评论写作能力吗?

答:

同学们想提高新闻评论写作的能力,可以借助的力量有很多。首先我认为朋友间的交流很能激发潜能,当我看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就非常喜欢和小伙伴交流讨论,在思想碰撞中产生的火花与困惑,让我更深入地去探索新闻的内里,也更明确自己要表达的观点。

其次,阅读让我们延展思维的边界,阅读可以是浏览优秀的新闻评论作品,学习别人的表达和观点,也可以是浏览各类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地图,也许在某一次的写作中,就能作为案例用上。

再者,我想评论写作能力没有捷径,不断去练笔去尝试,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熟能生巧才是踏踏实实的成长路径。

此外,同学们还可以借助学院的平台。山西大学新闻学院为同学们开辟专栏进行作品再转发,充分体现了学院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这对同学们而言当然再好不过。通过作品再传播,不仅扩大了作品本身的影响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讨论也可能延伸出新的观点,对于大家的积极性也是莫大的鼓励。

新闻评论是一种公共性文体,不是闭门造车自娱自乐。学院在这方面的各种举措就是进一步打通学生作品和外界联系的壁垒,让同学们能够接收到更多来自外界的反馈。不管是正向还是负向,作为未来的新闻人,都是应该承担和经历的。

04

问:您曾获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入围奖、“青椒计划”7月优胜作者奖,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在评论写作之路上的体验和感想吗?

答:

我在大三上学期《新闻评论》课上开始接触评论。当时评论课老师就鼓励我们参加红网“评论之星”大赛,我也因为参加这个比赛和新闻评论结缘,最终从事了这方面的工作。

虽然我一直很喜欢写作,但其实我的参赛过程并不顺利。在最开始,一次次的投稿都难逃石沉大海的命运。我一方面对自己失望,另一方面看到新的新闻又会亢奋起来,不自觉地去延展关于它的思考。

就这样,我埋头一直写、一直投稿,直到第九篇终于被编辑老师选中,登上了红辣椒评论的公众号头条。我还记得那时的心情,那种得偿所愿的兴奋,那种为了一个目标努力终于够到的踏实感。

所以同学们投稿被拒并不可怕,反而这是时评写作者应该经历的。并且,只要在热爱的事情上一直坚持,一定会被幸运眷顾。

推开这扇门以后,我发现自己对写评论这件事更从容了。也正是因为一次次失败后的不放弃,让我清楚自己所热爱的是什么。于是,后来的“评论之星”选拔赛入围奖、“青椒计划”7月优胜作者,更像是掉落在我生命中的礼物,它们让我看到自己会在某个时刻闪着光,让我更坚定地走向评论这条路。

(图2:钟星月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  入围奖作品)

我想给大家分享《无声告白》这本书里的一句话:“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如果你真的热爱新闻评论,那就大胆尝试吧,多看多写多思考,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摸索自己擅长的表达和感兴趣的新闻类型,相信总有一天也会吃到属于你的那颗糖。

05

问:对于每一位积极参与评论写作的同学来说,困难和瓶颈都不可避免,您也曾在访谈中说“新闻评论者一定要练就一颗强大的内心,才能从容面对外界的不同声音”,结合您的经历,谈谈您的体会。

答:

我在访谈中说的这句话,源自我第一次发表评论后的真实感受。那是一个关于研究生疑因延毕自杀的话题,文章的主论点是“慎重选择考研”,我没有像很多人希望的那样去批评研究生的机制,比如导师问题、毕业问题等等,而是选择了内向视角,本意是想透过这场悲剧,去讨论我们这群面临考研和就业选择的本科生该如何选择,并没有想消费悲剧,但留言里关于温情缺失和未批评机制的指责来得那么突然,让我毫无防备。

但是很幸运,我的新闻评论老师撰文分析了读者留言,让我在因为写评论和外界的第一次连接中,有了被保护的安全感。她有一句话,我至今都印象深刻:“没有人可以在一篇时评中获得一劳永逸的合法性根据。发表前的谨慎克制,发表后的洒脱放权,正是一个时评写作者不痛苦他人,也不折磨自己应有的修养。”

(图3:钟星月作品《“研究生疑因延毕自杀”留下什么告诫?》)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所理解的强大,不仅仅是敢于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接受对自己文章的任何评价,更是要敢于说出别人不敢说的话。而说这些话的初衷,是为社会公共利益发声。我们新闻人要有同理心,流于表面的愤怒不过是情绪的宣泄,而这些声音背后的具体的人,以及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立场,或许更值得我们关注。

06

问:您还有哪些关于专业学习的建议以及参加比赛的心得体会要跟同学们分享?

答:

在我学生时代有一位很喜欢的评论员曾说过一句话:“用冰冷的逻辑温暖世界。”这句话在我学习评论之初对我触动很深。新闻学子应该永远记得新闻学的初衷,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就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新闻实践不是在真空中发生,新闻学子要学会关怀世界,关怀身边的人。所有理性的思考和表达,是为了落脚到一个个具体的人、一件件具体的事。希望我们的所有努力,也能为凝聚社会共识尽一份力。

我自己曾经也是大学生作者,在参加“评论之星”大赛的过程中,被拒稿后的沮丧,蹲守零点看公众号推文,第一次上榜的喜悦,意料之外的获奖,来自留言区的鼓励或贬低,我都和你们一样经历过。所以我特别能理解同学们在各个阶段的心情。在评论部的后台,我也为你们的作品发表而喜悦,为你们持续的投稿所感动。

在这样一个赛道上,第一次成为编辑的我,和第一次参加比赛的你们一样,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你们热爱评论、热爱写作,不管是被拒稿、成功上榜,还是留言区对文章的激烈探讨,那都是真实的媒体实践所带来的反馈,也是作为未来的新闻工作者所必须要经历的。

最后,我想对各位同学说:“祝你们好运,祝你们在比赛中能够得偿所愿!”

(图4:钟星月作品集)

这次访谈经历,让我感受到了钟星月老师对评论写作一以贯之的热爱和严谨规范的态度。她“用理性思考的结晶来启发大众,温暖世界”的观点,激励着我们每一位青年应有所思、有所行,在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下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世界的关注、对现实的关怀,是她基于评论写作初衷的感悟,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当重视的支点。“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纯粹的热爱和专业的素养让她坚定地走下去,也鼓励我们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愿同学们皆能在钟星月老师的鼓励中汲取力量,发现优秀评论作品中的闪光点,用他们的长处来武装自己,为观点交融注入青春活力!


撰稿人:王昕越

二审:韩晓芳

三审:庞慧敏

山西大学新闻学院 联系电话:0351-7011855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邮编 030006) (晋)ICP备05000471号
建议浏览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Mozilla1.7、IE6.0版本浏览器